- 信息來源:市政府
- 發布日期:2019-05-28 17:27
- 瀏覽次數:
各市(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市級機關有關部門:
現將《泰州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中共泰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
???????????????????????????????????????????????????????????????????? 2019年4月9日? ? ? ??
?
?
泰州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
?
為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我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學習借鑒浙江省“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從農民群眾反映和需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將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為主攻方向,整合政策,匯聚資源,強化措施,持續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泰州、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今年要完成70%以上的整治任務。
二、重點任務
1.全面開展村莊“三清一改”行動。根據省委農辦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的《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統一部署,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動員廣大農民群眾重點開展“三清一改”行動,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實現村莊內垃圾不亂堆亂放,污水無亂潑亂倒,糞污無暴露,雜物堆放整齊,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村容村貌明顯提升,長效保潔機制建立,村規民約普遍形成,村民清潔衛生文明意識普遍提高。
2.突出主攻“村莊污水治理”短板。把2019年作為“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突破年”,全面啟動村莊污水治理市(區)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PPP項目落地生根。建制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以上,全市4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指導各地統籌實施市(區)、鄉鎮、村區域治理,實現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理成效。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運行維護機制,確保村莊污水治理設施一次建成、長久使用。
3.全面推進“1123”示范鎮村建設工程。圍繞“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定位,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抓手。在全市啟動實施100個鄉鎮集鎮區、100個示范引領村、200個特色發展村、300個集聚提升村的“1123”工程建設計劃。集鎮區整治重點圍繞生活垃圾、轄區河道、亂堆亂放、占道經營、戶外廣告、各類桿線、建設工地、交通秩序八個方面,同時注重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對100個示范引領村(含特色田園鄉村)、200個特色發展村、300個集聚提升村,制訂標準,明確任務,分層次、分類別、分區域梯次推進創建工作,形成“點上有精品、線上有風景、面上百花園”的區域格局,打造泰州鄉村振興工作的特色。各市(區)自今年起全面啟動“1123”示范鎮村工程建設。其中,30%的鄉鎮今年完成集鎮整治和建設任務,40%的村完成示范創建任務(即今年創建40個示范引領村、80個特色發展村、120個集聚提升村)。
4.提升村容村貌。開展農村道路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合理選擇路面材料,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開展農村危房、破舊房、空關房調查,分別加強修繕整治、拆破讓地、合理利用。整治亂拉亂接,鼓勵有條件的村莊開展各類桿線整理。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等零散土地種植鄉土植物和果蔬作物,鼓勵庭院綠化,開展庭院美化行動。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植樹綠化活動,優選生態環境基礎良好、積極性較高、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然村莊開展綠化示范村建設。有序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推進衛生鄉鎮、衛生村和健康鄉村爭創工作。深入開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活動。
5.引導養成人人愛護農村環境的良好習慣。制定有利于養成人人愛護農村環境良好習慣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廣泛宣傳衛生習慣帶來的好處和不衛生習慣危害影響,提高村民清潔衛生意識,營造形成良好習慣的濃厚氛圍。采取多種形式,鼓勵村委會與村民簽訂形成良好習慣的公約,開展良好習慣文明家庭評定活動,樹立先進典型,形成示范效應。
三、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指導推動,各有關部門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職責分工參與組織實施。各地要將此項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統籌推進村莊清潔整治各項行動。市(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親自動員、親自推動,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工作。鄉鎮、村的黨組織書記擔任村莊清潔“指揮長”,負責轄區的村莊清潔行動。各地要加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建立按季督查通報、半年考核排名制度,確保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有序推進。
2.制定年度行動計劃。各市(區)要在摸清底數、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抓緊編制當地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行動計劃要明確年度具體目標、重點工作任務(尤其要突出明特色、強弱項、補短板)、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時間安排、資金籌措方案、農民參與機制、考核驗收辦法等內容,盡可能深化、細化、具體化。
3.加強督查考核驗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納入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鄉村振興考核體系,作為對市(區)、機關部門及個人綜合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相關部門定期組織督查指導和考核評估,評估結果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向市(區)黨委、政府通報,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考核評估結果與市級考核激勵資金和支持政策直接掛鉤。
4.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發揮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確保各項整治任務落地見效。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充分運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權益。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依法盤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空置農房及宅基地使用權等途徑,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營造清潔有序、健康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
5.加快構建長效機制。鼓勵各地建立健全村莊公共環境保潔制度,推動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長效機制。鼓勵各地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明確村民維護村莊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實行“門前三包”制度,切實增強農民群眾自覺性和主動性,持續開展各項整治工作,確保村莊常年保持干凈、整潔、有序。鼓勵各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綠美鄉村創建等,激勵引導農民群眾主動愛護和維護環境衛生,培養良好衛生意識和文明生活習慣。
?
附件:泰州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分解表
?
?
?
附件:
泰州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分解表
?
重點任務 | 序號 | 項目名稱 | 牽頭單位 | 工作目標 |
治理農村 生活垃圾 | 1 |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 | 市城管局 |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率達95%。 |
2 |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 市城管局 | 各市(區)至少選擇2個鄉鎮開展全域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其中海陵區、高港區試點鄉鎮占比達50%以上,同時建設鎮級再生資源回收分揀站和易腐垃圾處理中心。全市20%的行政村初步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模式。 | |
治理廁所 糞污 | 3 | 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 | 市衛健委、市城管局、市文旅局 | 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建設改造目標任務2.9萬座,農村公共廁所600座,鄉村旅游廁所13座。廁所糞污盡量同步接入管網。 |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 4 | 村莊生活污水治理 | 市生態環境局 | 全面推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市(區)一體化建設,建制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以上,全市4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
5 | 農村河道輪浚,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 市水利局 | 疏浚農村河道土方1050萬立方米,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 |
治理農業廢棄物 | 6 | 秸稈綜合利用率 | 市農業農村局 |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 |
7 | 農膜和農藥化肥包裝物回收 | 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 總社 | 全面推進藥肥零差率配供、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 | |
8 | 生態健康養殖比重 | 市農業農村局 | 生態健康養殖比重達70%。 | |
9 |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 | 市農業農村局 |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 | |
提升村容 村貌 | 10 | “四好農村路”建設 | 市交通運輸局 | 創成10個“四好三化”示范鄉鎮,全面建成“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100%,鎮村公交配套道路雙車道四級公路通達率達100%。 |
11 | 村組道路、入戶道路 | 市農業農村局 | 村組道路、入戶道路硬質化全覆蓋。 | |
12 | 桿線整理 | 市農業農村局 | 推動有條件的鎮村進行桿線整理。 | |
13 | 公共照明設施 | 市住建局 | 村組主干道路公共照明設施全覆蓋。 | |
14 | 散墳整治 | 市民政局 | 三沿六區散墳全部整治到位。 | |
15 | 綠化示范村建設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省重點建設綠化示范村35個。 | |
16 | 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 | 市衛健委 | 市(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符合省定標準的比例分別達到90%。 | |
17 | 生態文明建設示范 | 市生態環境局 | 新增10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8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 | |
引導形成農村人居環境的良好習慣 | 18 | 形成農村人居環境的良好習慣 | 市委宣傳部、市衛健委 | 制定村規民約;營造形成良好習慣的濃厚氛圍;鼓勵村委會與村民簽訂形成良好習慣的公約;開展良好習慣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
提升村莊規劃設計水平 | 19 | 鄉村規劃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各市(區)啟動實施鄉村規劃修編工作。探索特色田園鄉村“多規合一”試點。在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中選擇2個村按照“多規合一”要求,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優化村域內國土空間布局,為下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積累經驗。 |
提升傳統村落保護水平 | 20 | 傳統村落保護 | 市住建局 | 完成7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 |
提升建設和長效管護水平 | 21 | 管護長效機制 | 各市(區) 人民政府 | 不斷完善“六有”管護長效機制。 |
“1123”示范鎮村建設工程 | 22 | 建設“1123”示范鎮村 | 市農業農村局 | 30個鄉鎮完成“八整治兩提升”目標任務。創建示范引領型村(涉農社區)40個,特色發展型村(涉農社區)80個,集聚提升型村(包括老村部所在地)120個。 |
建設特色田園鄉村 | 23 | 建設特色田園鄉村 | 市住建局 | 建成15個左右特色田園鄉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