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發布日期:2025-04-08 17:14
- 瀏覽次數:
各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泰州市重點產業鏈標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
2025年2月8日
泰州市重點產業鏈標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加快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推泰州市重點產業鏈優化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圍繞我市“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導向要求,聚焦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搭建和完善標準創新服務供給體系,推動研制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標準,有效提升重點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前瞻布局“晨光力量”未來產業標準研究,為泰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到2027年,泰州市重點產業鏈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牽頭和參與研制關鍵核心國家標準100項以上,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100家以上,聘任企業標準化總監100名以上,新增省級以上標準化技術組織專家委員20名以上。標準化創新聯合體實現地標性產業和新興、戰略重點產業鏈全覆蓋。
二、重點任務
1.梯隊培育產業鏈標準創新型企業
(1)建立標準創新型企業雁陣培育庫。圍繞持續做大做強大健康、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兩個地標性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來產業的部署要求,按照“頭雁領航、鴻雁高飛、強雁成長”培育模式,建立我市標準研制主力軍、生力軍、后備軍培育庫,重點培育一批以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型、創新型行業標桿企業。主力軍企業首批30家,主要選取國際標準制定企業、有多項國家標準主導制定經歷且國際標準需求強烈的企業;生力軍企業首批60家,主要選擇具備國家、行業標準主導參與制定經驗的企業;后備軍企業首批120家,主要培育有技術儲備但標準化經驗不足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和有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定經驗的企業。
(2)定向分級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主力軍企業由市市場監管局主導跟蹤對接,定期召開國際標準制修訂需求對接會,暢通國際標準研制通道。生力軍企業由市市場監管局、市(區)市場監管局聯動服務,聚焦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推動企業積極主導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每年發布一批標準創新成果。后備軍企業由各市(區)局及時跟進,支持企業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轉化為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和省地方標準,促進先進標準體系迭代升級。根據培育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市(區)市場監管局為入庫企業進行“標準畫像”,建立重點企業標準化提升檔案冊;每年年初匯集重點企業標準研制計劃,分級分類定向推動,做好集中服務上爭工作。
2.開展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建設
(3)成立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各市(區)市場監管局圍繞區域產業集群分布,以“龍頭企業+集群企業+科研機構”聯合共建模式,推動成立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附件1)。龍頭企業主要選取標準創新型主力軍企業,集群企業主要選取標準創新型生力軍和后備軍企業。要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帶頭作用,強化集群企業協同配合,定期組織召開技術標準研制會議,研究行業發展動向,會商亟需標準研制方向,帶動本地企業進入相應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參與標準化相關活動。各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每年研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8項以上。
(4)制定產業鏈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各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要分析產業鏈標準現狀,明確重點標準研制方向,以“市(區)市場監管局牽頭、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參與、科研機構配合”模式,聯合制定重點產業鏈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附件2),構建涵蓋基礎通用、產品、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產業鏈標準體系框架,推動制定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標準,力爭三年內覆蓋全市所有重點產業。
3.推動產業鏈關鍵技術標準創新
(5)推動技術成果向企業標準轉化。鼓勵企業挖掘新業態、新優勢的對標達標領域,瞄準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將對標標志作為企業產品質量競爭力的標識之一。庫內企業按照培育計劃,均需開展“對標達標”行動,鼓勵庫內企業積極參加國家、省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活動,促進先進標準體系迭代升級。
(6)打造專利標準融合創新項目。聚焦“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打造專利標準融合創新項目,完善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每年以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為主體,發布專標融合典型案例10個,推動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推廣同步發展,培育核心競爭優勢。
(7)開展標準創新項目建設。推動“鏈主企業”與上下游代表企業組團協作,聯合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標準試點。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和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和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助力泰州市優勢產業標準走向國際。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家和地區的標準交流與合作,推動標準互認,減少貿易壁壘。
4.提高產業鏈標準化服務能力
(8)強化企業標準實施和監督。建立標準實施效果評價體系,對重點產業鏈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加大標準監督檢查力度,持續推進企業標準、團體標準“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每年抽查10%,嚴厲打擊標準違法行為,維護標準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9)構建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企業需求,定向設計標準業務培訓菜單,開展“線上+線下”系統培訓,增強企業標準意識、提升企業標準服務水平。鼓勵庫內企業率先建立標準化總監制度,中小型企業逐步建立標準化總監制度,至2027年全市累計培育100名以上標準化總監。推動在泰高校開設標準化課程,鼓勵聯合體內標準化人才積極加入各級各類標準化技術組織,積極培育國際標準化組織注冊專家,聚力打造一支熟悉技術、管理和國際規則的復合型標準化管理隊伍。
(10)搭建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品質泰州”數智平臺,在線提供標準化政策文件、泰州市地方標準文本檢索查詢,發布標準化項目申報指南、技術性貿易措施專題資訊等。持續建設標準云享站,在線為企業提供標準“云檢索、云查閱、云管理、云更新”四位一體的“標準云管家”服務,護航產業鏈標準創新發展。
三、保障措施
市市場監管局、市(區)市場監管局要加強聯動,市局負責統籌協調全市重點產業鏈標準領航工程,各市(區)局按照板塊和產業鏈分布,具體負責對應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推動工作。要充分發揮好標準化科技積分的杠桿作用,提升獎勵標準及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持續推進“標易貸”,推動地方金融機構加大對標準化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持續發布標準助力產業優化升級典型案例,營造全社會重視標準化工作的良好氛圍。
附件:1.重點產業鏈標準化創新聯合體組建申請表
2.重點產業鏈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