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泰州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25-11-04 17:08
- 瀏覽次數:
11月3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啟幕。首場發布會以“打造中部支點”為主題,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江明發布相關情況,并與市發改委、市科技局、靖江市及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有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泰州的使命定位,而產業是泰州擔綱全省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的根本支撐、核心所在。
面對復雜環境,泰州經濟穩步前行,產業向新向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8+13+X”產業鏈群2598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5588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高于規上工業產值增速0.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0.5%,產業鏈群撐起高質量發展“脊梁”。
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撐有力
去年12月,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新春第一會”上,我市出臺《重點產業鏈培育提升行動方案》,著力打造“8+13+X”產業鏈群。
遵循“鏈”的邏輯,我市堅持因鏈制宜、因需施策,持續推動產業鏈群體系向更高能級跨越、更優生態演進——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起步之初便肩負著省委、省政府賦予的“設立醫藥產業園、打造中國醫藥城”歷史使命。經過多年發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實力不斷提升,細分領域特色鮮明,創新生態逐步完善,泰連錫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疫苗產業集聚度全國最高,建有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21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40多個,獲批投產Ⅰ類新藥8個。
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的產業基礎堅實完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穩定在全省的1/2、全國的1/5、全球的1/10左右,特別是優質企業加速領跑,已擁有單項冠軍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上市公司3家、過億元企業50家。
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領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是我市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前三季度完成產值1029.3億元,預計全年產值達1400億元。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集約化、鏈式化發展,預計全年產值超1200億元。金屬新材料及制品產業集群預計全年產值有望達到1200億元,“龍頭帶動、集群共進”態勢已然形成。
此外,健康食品產業集群規模位列全省第二位,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成功轉化;汽車及零部件是我市裝備制造業的特色板塊,也是規模增長最快的產業;以光伏和鋰電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已成為我市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預計今年全年產值超400億元。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正在深度融合。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李國平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市緊扣建設產業科創強市這一主線,出臺產業科創強市“雙18條”,集成了產創融合的政策服務體系,布局了“1+1+N”創新平臺網絡,建立了高效便捷的成果轉化機制,優化了內外協同的要素配置格局,為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打造中部支點,各板塊同樣支撐有力。
靖江市委常委、副市長張佳煒介紹,靖江市正緊扣“大海新晨”產業方向,以“靖江產業未來化、未來產業靖江化”為戰略牽引,加快構建以“456”鏈群為特色、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長江左岸產創融合示范帶和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為泰州市建設中部支點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醫藥高新區黨工委(高港區委)組織部部長、高港區政府副區長馮海鏞說,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緊扣市委賦予的“中國醫藥城核心區、全市高質量發展主陣地”重要使命,堅持制造強區不動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邁上百億、千億、兩千億臺階。
“‘十五五’時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系統謀劃‘十五五’新型工業化規劃,加快建設質量效益好、產業競爭力強的制造強市,打造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劉江明介紹,力爭到2030年,全市重點產業鏈群產值規模超萬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15萬億元,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超1.25萬億元。
大健康產業能級穩步提升
2024年全市大健康產業規模實現3675億元,今年有望實現4000億元的預期目標。這是我市以實際行動回應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而交出的“成績單”。
“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以來,泰州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創新,全力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市發改委副主任刁春宏說。
“十四五”以來,我市大健康產業能級穩步提升,醫藥高新區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十強,各類創新平臺加快集聚,生命健康泰州實驗室正式成立,“中國自然人群示范隊列(泰州隊列)建設研究”項目入選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項,北大醫學部(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南京醫科大學泰州醫藥產業研究院建成投用。
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合全藥業創新藥研發生產基地、賽德力醫藥離心機智能生產和診斷中心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阿斯利康增資擴產,修正藥業集團華東研發制造中心項目正式開工,揚子江藥業集團等3家企業入選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蘇中藥業獲2023年省長質量獎。
活力釋放,離不開改革賦能。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國首家藥監綜合體,審評核查泰州分中心先后獲154項賦權;獲批藥品進口口岸、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試點;創建全省第三個出入境特殊物品風險評估基地,建成全國唯一的省級特殊醫學配方食品質檢中心,具備特醫食品全項目檢測能力。
截至目前,我市健康服務加速提質擴容,已獲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蟬聯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獲評江蘇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泰州人民醫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正式啟用。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泰州致力打造“到泰州、泰周到”城市品牌,持續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基礎性工程,緊抓不放、久久為功。
圍繞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我市高位推進市領導聯系服務“四重”工作機制,組織實施“產業鏈培育”和“項目攻堅”兩大行動。錨定優化營商環境目標,我市先后印發實施《2025年泰州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作風建設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到泰州、泰周到”營商環境監督護航行動方案》,全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發展態勢向好向優。
今年,我市政務服務全面提升,提檔升級“一企來辦·泰企通”平臺,匯聚各類惠企政策6435條,梳理免申即享政策83條。同時,升級“政策計算器”功能,建成“市級制造強市建設專項資金”申報系統,實現項目申報全流程“線上受理、審核、兌現、反饋”,目前已有200多項專項資金通過該平臺申報。建成“高效辦成企業一件事”專區,整合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運輸企業等15個高頻事項“一網通辦”。
依托“12345”營商環境專線強化政企溝通,我市還升級“一企來辦·泰企通”平臺企業訴求直報模塊,創新推出“泰周到·碼上辦”訴求直通二維碼,累計受理企業訴求954件,按時辦結率100%,滿意率100%。
為全力破解審批堵點,我市印發《泰州市第三方(中介機構)服務領域行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方案》,推進涉企中介服務收費摸底排查與清理整頓,累計整治涉企亂收費中介機構31家,立案查處2件。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出臺并組織實施《關于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的決定》,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動執法隊伍建設。市級層面統籌部署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強化“互聯網+監管”平臺應用,進一步降低檢查頻率。目前,掃碼錄入結果3284次,“綜合查一次”平臺并辦總數2506次,同意聯合檢查2251次,比去年同期檢查頻次壓降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