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市政府新聞辦
- 發布日期:2024-10-09 15:00
- 瀏覽次數:
時間:10月9日(星期三)下午3:00
媒體:中央、省級媒體,泰州市主要新聞媒體,以及部分網絡媒體
主持人: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杜寬軍
嘉賓: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劉曉林
發布會現場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是一項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事關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的工作部署,我市于近日出臺了《泰州市清潔空氣兩年行動計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劉曉林,聚焦《泰州市清潔空氣兩年行動計劃》方案解讀,介紹我市空氣質量情況。
下面,請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晟介紹全市空氣質量狀況,解讀《泰州市清潔空氣兩年行動計劃》。
姚晟(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各位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謹代表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介紹兩個方面情況:
一、全市空氣質量狀況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集中力量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今年以來,我市堅持“從早謀劃、從深考慮、從優爭取、從實安排、從嚴執行,按序推進”的原則,多措并舉,多方協作,深入推進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一是狠抓重點治氣項目,推動形成持續穩定減排能力,完成重點治氣工程518項;二是聚焦削減“關鍵存量”,開展VOCs治理大會戰,完成253項VOCs治理工程,416個高效呼吸閥更換;三是強化移動源治理,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完成1300余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持續開展“兩治一提升”專項行動(治理噪聲、異味污染專項行動,提升群眾獲得感),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四是攻堅生活面源,持續推進“清潔城市行動”,推進四百余家餐飲單位設施改造,持續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1—8月,全市降塵量2.2噸/平方公里·月。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十四五”以來,全市PM2.5年均濃度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已連續4年保持在80%以上。“黃泥天”消失了,“灰霾天”明顯變少,“水晶藍”越來越多,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二、《泰州市清潔空氣兩年行動計劃》解讀
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美麗泰州建設的應有之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和省政府印發的《江蘇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我市出臺了《泰州市清潔空氣兩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我市空氣質量改善指明了方向,下面向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PM2.5濃度較2020年下降10%【國家和省目標是較2020年下降10%,具體到泰州市目標,就是在2020年PM2.5濃度37微克/立方米基礎上,到2025年要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力爭32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氣;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分別較2020年削減4800噸、6100噸以上,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
(二)主要任務
《行動計劃》包含58條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分為優化“四大結構”調整,實施“三大專項攻堅”,推進“五大行動”。
第一,優化“四大結構”調整,加快綠色轉型升級。一是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費量較2020年下降5%左右。二是優化空間結構布局。加強產業布局規劃管理,嚴格項目審批,嚴防污染下鄉,優化大氣擴散空間結構,構建城市通風廊道。三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產業政策標準,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推進近零碳園區、近零碳工廠建設。四是提升交通運輸結構綠色清潔水平。實施綠色車輪計劃,公共領域新增或者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鼓勵推廣使用新能源渣土和商砼運輸車,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替代,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水陸鐵”聯運體系建設。
第二,實施“三大專項攻堅”,提升工業企業治理水平。一是實施污染源排查專項行動。開展涉氣源排查摸底,編制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開展廢氣治理設施核查,實施清單化整治提升。二是實施VOCs深度治理專項行動。持續推進源頭替代,加強涉VOCs排放生產環節的密閉化管理,完善重點行業企業VOCs自動監測體系建設,開展儲存與裝卸過程整治提升,開展化工園區VOCs整治,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實施工業企業提標治理專項行動。推進火電、鍋爐和爐窯深度減排,2024年底前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完成深度脫硝改造;全面淘汰2蒸噸/小時以下生物質鍋爐,加快推進水泥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進鑄造行業綜合整治,鞏固“散亂污”整治既有成果,開展工業異味治理,加強涉氨行業發起氨排放治理。
第三,推進“五大行動”,全面提升環境治理和管理能力。一是實施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推動揚塵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深入開展“清潔城市行動”,提供施工揚塵“智慧監管”水平,推廣裝配式施工,推進“全電工地”建設,強化道路揚塵管控,加強港口碼頭揚塵污染治理。二是實施移動源污染防治提標行動。強化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加強油品全環節監管,力爭2024年底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到2025年基本淘汰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三是實施社會面源治理行動。深化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強化露天燒烤、夜市油煙專項整治,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推進農業源氨排放控制,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7%以上,化肥使用總量較2020年削減3%。四是實施污染天氣應對行動。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動態更新修訂應急減排清單。深化重點行業提質增效,開展“創A晉B保C”行動,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全流程提級改造。五是實施大氣治理能力提升行動。提升環境監測和信息化能力,增強污染源監測監控能力,提高大氣環境執法能力,加強技術支撐能力,提升聯防聯控能力。
清新的空氣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切實抓好《行動計劃》落實,進一步推動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更好成效。謝謝大家。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謝謝姚晟副局長的介紹。接下來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媒體朋友們舉手示意。
人民數字記者:《行動計劃》編制過程中,主要考慮了哪些方面?哪些工作是泰州的自選動作?謝謝。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這個問題請姚晟副局長回答。
姚晟(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近些年,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濃度連續3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行動計劃》編制過程中,立足我市實際,準確把握現階段大氣污染治理的形勢要求,合理制定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強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保障措施,既落實了國家和省的相關要求,又增加了我市的自選動作。新增重點工作如下:
一是優化空間結構布局。加強產業布局規劃管理,鼓勵向工業園區集中,實現產業集聚和污染集中治理。優化大氣擴散空間結構,加強造林綠化與國土空間銜接,構建城市通風廊道。二是實施污染源排查專項行動。開展涉氣源排查摸底,建立涉氣污染源信息庫。開展廢氣治理設施核查,組織開展涉氣企業廢氣治理設施評估,對其中低效失效設施,清單化實施整治提升。三是針對揚塵監管“九龍治水”難題,健全揚塵監管機制,推動揚塵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四是開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晉B保C”行動,制定績效培育工作計劃,實施“點對點”幫扶,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全流程提級改造,減少D級企業占比。五是提升環境監測和信息化能力,不斷完善大氣污染監測精準感知體系,優化質控與傳輸質量。
新華日報記者:近些年,我市空氣質量顯著改善,請問我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這個問題請劉曉林處長回答。
劉曉林(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十四五”以來,我們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決策部署,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提標整治、機動車尾氣達標排放、城市揚塵精細化管理等各類污染源綜合治理,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在全市GDP增量連續跨越千億臺階的同時,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全市PM2.5濃度較2020年下降8.1%,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4年維持在80%以上。回顧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績,根本在于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及各市(區)、各部門的協同努力。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抓了3個方面:
一是壓實責任,凝聚合力“齊攻堅”。壓實企業主體、屬地監管、部門協同、環保兜底四方責任,凝聚大氣治理齊抓共管合力。企業主體責任方面,督促企業對照國家、省級治氣新標準、新要求,引進治理先進技術、更換污染防治設施,實施提標升級改造;同時,積極開展企業普法培訓,多渠道通報典型案件,督促企業遵守環保法規,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日常管控。屬地監管責任方面,定期會商研判,各市(區)黨委、政府提出關于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會同屬地黨委、政府加大轄區治氣工作部署和力量投入,壓實屬地治氣主導責任。部門協同責任方面,加強部門聯動,協同抓好工業、揚塵、移動源、生活源等各環節大氣治理提升和執法監管,推動協同治氣。【我市將市級相關部門年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寫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書》,年底由市委生態文明辦牽頭對各部門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打分。】環保兜底責任方面,生態環境部門充分履職,常態化對職責范圍內的工業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指導整治提升,同時主動向前一步,定期對施工工地、餐飲油煙、煙花爆竹禁放等工作實施巡查監管,及時發現問題、持續督促整改。
二是強化管控,專項行動“保質量”。常態化開展空氣質量達標會商研判,針對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形勢,適時啟動空氣質量提升專項整治行動,切實保障空氣質量。【比如,針對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嚴峻形勢,提請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開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推進會,啟動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市政府每日調度各地、各部門大氣工作開展情況,突出問題導向、結果導向。2023年,又結合大氣污染防治不同時期相關情況,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了大氣環境質量“首季爭優”“雙月攻堅”“百日決勝”等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全力對沖春天沙塵、冬天厄爾尼諾等氣象影響。】
三是創新手段,多措并舉“促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提升,既離不開“面上”工作的壓茬推進,也離不開“點上”工作的精細化治理。揚塵監管方面,市住建局研究出臺建筑工地施工揚塵防治“十達標”管控要求,融匯“技防+人防”手段,利用智慧化平臺對建筑工地進行遠程監控;市城管局強化城市保潔作業力量配備,結合道路積塵負荷走航監測數據,提高精準保潔作業水平。餐飲治理方面,我們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城管部門,在督促所有餐飲單位安裝油煙凈化裝置的同時,對餐飲集聚區集中安裝餐飲“綠島”,對餐飲個體自行處理的油煙再進行集中凈化收集處理,并推廣餐飲油煙“碼上洗”平臺,實行“一臺一碼”,實現油煙設施清洗線上管理。
江蘇廣電記者:據了解,9月份,市政府在姜堰區組織召開了全市鑄造行業暨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現場觀摩推進會。請問,在鑄造行業綜合整治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謝謝。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這個問題請劉曉林處長回答。
劉曉林(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開展鑄造行業整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應有之義,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源頭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舉措。泰州是傳統鑄造業大市,鑄造企業數量占全省近1/5,規模以上企業占比不高,普遍存在管理粗放、污染防治水平低、環境安全隱患多等問題。2023年,第二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指出姜堰區“鑄造行業無序發展、環境污染嚴重”問題后,姜堰區高度重視,精準摸清196家鑄造企業全面情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87家落后企業,對109家保留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方案,籌措1億元獎補資金,撬動相關企業累計投入5億元,實施技術改造、流程再造、設備更新。經過綜合整治,姜堰區鑄造企業訂單不降反升,2023年開票銷售增長3.5%、工業入庫稅金增長62%,鑄造企業綜合利潤增加約30%,大氣污染物減排150余噸,顆粒物排放濃度普遍降至20mg/m3以下,環境信訪量下降約90%,有力推動了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今年4月份,省生態環境廳在姜堰區組織召開全省鑄造行業綜合整治現場會,全面推廣姜堰區鑄造行業的整治經驗。
姜堰區的實踐證明,開展鑄造行業綜合整治的方向和路徑是正確的,必須堅定不移持續縱深推進。為此,9月10日,市政府在姜堰區專題召開全市鑄造行業暨“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現場觀摩推進會,全面系統總結姜堰區鑄造行業整治工作經驗,以點帶面部署推進全市鑄造行業綜合整治工作,加快實現鑄造行業達標排放、綠色轉型,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到今年年底前,全市30%左右的現有鑄造企業基本完成綜合整治;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綜合整治,9月底前,培育10%左右的納入整改保留企業達到環保績效AB級水平,打造10個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程(車間)、綠色工廠。
杜寬軍(泰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如果記者朋友們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與相關部門聯系,進行單獨采訪。同時,也請各位媒體朋友對本場發布會給予大力支持和深入報道。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