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市政府新聞辦
- 發布日期:2025-11-19 10:00
- 瀏覽次數:
時間:11月19日(星期三)上午10:00
媒體:中央、省級媒體,泰州市主要新聞媒體,以及部分網絡媒體
主持人: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盧春燕
嘉賓: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煥祥,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昊珺,市體育局副局長薛蘭梅,興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林峰,海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湯榮祥
發布會現場
盧春燕(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提升人文三水。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這為我市做好“文”這篇文章,提升人文三水提供了重要指引。
今天我們邀請到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煥祥,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昊珺,市體育局副局長薛蘭梅,興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林峰,海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湯榮祥,詳細介紹泰州在文旅深度融合、文化資源活化、消費場景創新、文體融合發展、城市更新賦能等方面的具體舉措、階段性成效及未來規劃。
首先,請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煥祥,發布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等情況。
周煥祥(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和旅游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決策部署,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推動人文“三水”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厚植文化根基,賡續歷史文脈。泰州是一座有戲的城市,我們堅持以文化為魂,系統梳理城市文脈,深度挖掘文化資源,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內容支撐。一是擦亮文化品牌。整合紅色文化、戲曲文化等資源,創新旅游產品開發與線路設計,以文化厚度提升旅游高度。圍繞“海軍誕生地”品牌,打造海軍艦艇文化公園,與人民海軍誕生地舊址、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構成“兩館一園”聯動格局,紅色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擦亮“梅郎故里、戲曲圣地”品牌,連續舉辦17屆梅蘭芳藝術節,組建泰州梅蘭芳京劇團,建成63家“泰有戲”小劇場,創排《梅蘭芳·丹桂記》《楊根思》《潛行者》《溱湖灣》等精品劇目,推動戲曲藝術活態傳承、創新傳播。其中,淮劇《潛行者》先后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江蘇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跟蹤項目,并剛剛榮獲2025年江蘇省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十佳劇目獎。二是豐富文化供給。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充分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創新實施文藝精品創作行動和文藝人才培養計劃,開展“百梅爭艷”“茉莉花開·家門口賞好戲”等文藝演出活動,“十四五”期間發放“文化惠民券”資金3500余萬元,資助演出4500余場次。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打造64家省級新型公共文化空間、66支省級優秀群眾文化團隊,每年組織開展“戲曲進鄉村”“四季村晚”等演出2000余場,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三是煥新文化遺產。泰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遺產豐富,目前全市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60處,非遺代表性項目384個。我們牢固樹立“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理念,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推動文化與城市相互滋養、相互賦能。堅持保護修繕與探源開發并重,推行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加大古建筑、古遺址等文物古跡保護力度,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新發現文物288處,興化草堰港遺址作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成果。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創新開展“博物知旅”等活動,培育泰州木雕、興化木船等非遺特色產業集群,建成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工坊等50余家,推動非遺在有效保護中更加活起來。
二、強化項目支撐,拓展產業空間。堅持項目帶動,強化招商引資,文旅產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一是加快項目建設。“十四五”期間,全市實施億元以上文旅項目77個,完成投資約250億元,其中11個文旅項目入選省重點文旅項目庫,獲省以上文旅專項資金支持1700余萬元,省旅游基金貸款支持3.03億元。今年以來,遴選50余個特色文旅項目開展推介,簽約泰興谷雨農文旅研學基地等10個項目,鳳城河長島楓葉島、姜堰暴寶莊園等3個項目入選省重點文旅項目,蜂奧智能制造工業旅游區、阿派朗創造力樂園等項目正式開園。二是深化區域合作。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今年在上海舉辦文旅消費暨項目合作推介會、溱湖灣旅游推介會、“江海交融與滬同行”新質文旅推廣、“尋味泰州”水城蟹鄉美食旅游季等活動,參展長三角文旅惠民市集、上海旅游產業博覽會、上海國際MCN大會,集中展示泰州文旅資源。加強與上海市旅游行業協會、錦江國際集團等單位的全方位合作,全年上海來泰游客人數居外省游客榜首位。三是拓展康旅融合。聚焦“藥、醫、養、食、游”跨界融合,成立生態康養旅游產業聯盟,制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標準,評選市級示范基地18家,泰州創成全省首批唯一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豐富康養旅游消費場景,開展里下河農林文旅康養產業融合試點,引導揚子江、濟川等龍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開發養生茶飲、藥膳膳食等特色產品,推出藥香踏青、本草避暑、豐收食養等四季康養旅游線路。
三、煥新消費場景,做熱文旅市場。堅持內容側與傳播側雙向發力,深化品牌創新、業態創新和活動創新,文旅融合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一是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實施文旅品牌創建行動,興化市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沙溝古鎮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烏巾蕩度假區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目前,全市擁有A級旅游景區44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等30余家。上個月,興化市東羅村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第5批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成為全國19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之一,也是目前江蘇省內唯一獲此稱號的鄉村。二是激發消費活力。聚焦游客消費新需求,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延長熱門景區和文博場館開放時間,優化預約機制和游覽線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文明旅游宣傳,全方位提升文旅活動供給質量和消費體驗。今年以來,統籌開展“跟著蘇超游泰州”“泰想你來過大年”“看蘇超賞好戲”等活動,推出憑火車票、機票、門票享景區優惠等措施,發布“人文三水”、春之雅集、花漾水城、幸福滋味等主題線路。三是構建營銷矩陣。聚焦早茶、花海、會船、美食等泰州元素,統籌運營北京、上海等5個泰州旅游推廣中心,在國家、省級重點媒體開展系列宣傳,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模式。聯合連云港、鹽城等城市組團推介,在重點客源市場舉辦專題推介路演,邀請各地旅行商和網紅達人考察采風,多角度展現泰州幸福城市魅力。持續運營攜程、美團、同程 “幸福泰州”文旅品牌館,平臺宣傳曝光超6100萬人次。緊扣“蘇超”賽事優化改版“泰州文旅”抖音號、視頻號,今年以來發布短視頻1100余條,全年播放量超過10億次,抖音粉絲量從 2.9萬增至 40.6萬,增長量位居全省文旅抖音號首位。
各位媒體朋友,泰州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存璀璨、紅色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文旅融合前景廣闊。我們將切實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讓詩和遠方實現更好聯結,共創美好生活、共促經濟社會發展。
謝謝大家。
盧春燕(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請舉手示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澎湃新聞記者:蘇超泰州隊主場比賽期間,我們商務局舉辦了多場促銷費活動,現在泰州拿了冠軍,想問下,如何接住這波流量,有哪些提振消費具體活動和政策?
楊昊珺(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今年以來,面對消費市場新形勢新需求,市商務部門錨定“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核心目標,以“活動牽引、流量賦能、品牌破圈”為抓手,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活力不斷增強。
一是以“主題促銷”激活消費節點。緊扣春節、“五一”、暑期、國慶等消費旺季,聚焦群眾需求最集中的美食餐飲、大宗消費、以舊換新等領域,精心策劃舉辦了“泰享消費”系列特色活動100余場。其中,國慶期間舉辦的“泰享消費·喜慶豐收”主題促消費暨“萬金樂市集”,因形式新穎、惠民力度大,還獲得了央視《新聞聯播》報道,讓“泰州消費”走向了全國視野。
二是以“蘇超流量”撬動消費增量。打造“賽事+消費”融合模式,推出“泰享消費·足球大集”“蘇超來泰·早茶吃嗨”等特色活動,布局120個大屏觀賽點,帶動周邊商業消費,把賽事熱度轉化為消費熱情。此外,同步舉辦“老字號特色展”“泰州早茶特色展”“江蘇非遺特色展”,讓“一集一展”成為展示泰州特色、吸引市民消費的新載體。數據顯示,賽事期間全市商場、綜合體、特色街區及夜市的客流量較平日增長超40%,營業額平均提升25%以上。
三是以“早茶品牌”擦亮消費名片。依托“中國早茶美食地標城市”招牌,持續加大泰州早茶推廣力度,面向外地來泰消費者發放“泰州早茶”消費券,讓更多人了解泰州早茶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風味。在系列舉措加持下,全市早茶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30%以上,帶動餐飲行業實現逆勢增長。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培育消費新業態、拓展消費新場景、創新消費新模式,特別是做好“蘇超奪冠”后半篇文章,以高品質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第一,在“活動引領”上再下功夫,讓消費場景更豐富。我們將聚焦汽車、家裝、家居、家電“四大件”,以及文旅、餐飲等重點領域,持續擴大“泰享消費”品牌活動影響力。鼓勵市場主體結合季節特點、消費趨勢,策劃車展、美食季、網購季等“展銷一體”活動。結合承辦的省級餐飲促消費活動,近期將啟動“泰州早茶美食季”,精選一批優質商家和特色單品集中推廣,推動泰州美食產業“出圈”。
第二,在“政策扶持”上再出實招,讓消費業態更鮮活。我們將完善新一輪促消費政策,重點向直播電商、首店、首發經濟等新業態傾斜。通過舉辦泰州電商直播季、電商直播大賽等活動,推動建設一批區域性直播電商基地,培育一批本土直播團隊和網紅品牌,讓“泰州好貨”通過直播走向全國。同時,深挖泰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特色農產品等產業帶優勢,推動“產業帶+電商”深度融合,形成“產銷兩旺”的良性循環。
第三,在“環境優化”上再提效能,讓消費體驗更安心。我們將持續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特色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更多“有顏值、有內涵、有活力”的消費載體。此外,針對廣大消費者關心的預付卡消費問題,我們正在推進單用途預付卡地方立法,并擴大泰州市預付卡管理服務平臺的覆蓋面,切實守護好市民的“錢袋子”,讓大家敢消費、愿消費、放心消費。
央廣網記者:請問市體育局在探索“文化+體育”融合發展新模式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思路和舉措?
薛蘭梅(市體育局副局長):推動文化與體育深度融合,是我們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人文“三水”建設的重要路徑。我們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體彰文、以文促體”,既讓泰州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體育運動注入靈魂,也讓蓬勃發展的體育事業成為展示泰州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賽事,讓文體融合“動”起來。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將泰州城市精神、文化地標、文化故事融入體育賽事,構建特色賽事IP,在全社會形成持續的情感共鳴與社會認同。持續辦好“蘇超”“泰馬”“泰鐵”等特色賽事,傳承與發展泰州水文化、海軍文化、京劇文化和“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以“泰馬”為例,我們將致力打造一條“移動的城市人文風景線”,賽道精心串聯鳳城河、古街區等核心地標,讓跑者在運動中直觀感受“水韻靈氣”。同時,在賽事中融入“水滸人物跑團”、“梅派京劇”等文化互動環節,使其成為一場充滿泰州特色的文化嘉年華。
二是創新體育文化傳播,讓文體融合“走”出去。我們著力推動體育文化故事的挖掘與傳播,持續擴展“蘇超”、泰州馬拉松等賽事精神文化外延,提升體育事業發展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做好“蘇超奪冠”后半篇文章,講好泰興遠大、姜堰女足、海陵老炮兒足球隊等本土足球故事,提煉具有泰州標識的體育精神譜系。積極推動賽事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商務、文旅等部門聯動開發既有文化底蘊、又有體育元素的特色文創產品,讓泰州的城市文化隨著這些文創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傳遞水城魅力。
三是建設城市文體空間,讓文體融合“駐”下來。我們積極推進“體育為民突破行動”,不僅織密織牢全市健身設施網絡,還在規劃建設體育公園、健身路徑等健身場地設施的過程中,注重融入城市標識、歷史名人等文化符號。在大型公園、城市出入口等重點區域設置“蘇超”首屆冠軍、體育運動等各類標志標識。讓市民在日常出行、運動鍛煉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和體育熏陶,讓城市處處洋溢著“水韻的文氣”與“水城的朝氣”。
四是發展體育非遺項目,讓文體融合“傳”開來。我們高度重視“溱潼會船”“興化龍舟”等具備體育性與文化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支持申報更高層級的體育非遺項目,并推動此類節慶活動向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和旅游體驗項目轉型。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進石鎖、空竹、滾蓮湘等“體育非遺項目”進公園、進社區、進校園,創新展示展演、技藝體驗、親子互動等形式,為老百姓在“家門口”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和文化需求。
現代快報記者:“蘇超”期間,“武松在幾萬觀眾注視下認真打虎”等話題登上熱搜,成為網絡爆點,讓全國觀眾記住了興化是“施耐庵故鄉”“水滸搖籃”。實際上,除了施耐庵之外,“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也是興化人,擁有這么多豐富且獨特的文化資源,請問興化在挖掘、活化、推廣上,有著怎樣的舉措和規劃?
陳林峰(興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如你所說,“蘇超”期間,我們通過足球和水滸相結合,讓更多人認識了興化、記住了興化,這得益于文化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鄭板橋的水墨、施耐庵的水滸都源自興化,提升人文“三水”興化既有責任,更有優勢。為此,我們創新“+文化”模式,深挖各行業、各領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深度結合,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文化附加值。
一是“街區+文化”,讓名城活起來。興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推動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工作中,我們深挖街區文化內核,實施“文棋書畫”項目。立足興化“國際象棋之鄉”優勢,制定出臺“支持國際象棋發展六條措施”,全面推進國象課程進校園、進街區,自主培養了侯逸凡、谷笑冰、郭琦等一眾國象名將,高木子嫣等年輕小將。興化是全國唯一的“中國小說之鄉”,18個“中國文學之鄉”之一,依托畢飛宇工作室、作家駐城計劃等平臺,舉辦了6屆施耐庵文學獎,前5屆評選出的23部獲獎作品中,有4部獲茅盾文學獎,《回響》《繁花》等作品被翻拍為大熱電視劇,“茅獎風向標,影視源富礦”效應日益凸顯。目前已有中國作協32人,省作協98人。同時,興化還是黨的二十大以來,全國范圍內唯一獲批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縣級城市,文化文明交相輝映。前不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獲批4.56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我們以此為杠桿,與金融部門達成48億元融資協議,全面推動“兩街一鎮”保護更新項目,提檔升級博物館、鄭板橋故居,打造水滸主題實景演出,立體多維地呈現文化資源。
二是“服務+文化”,讓日子香起來。興化有戶籍人口145.8萬,常住人口111萬。立足群眾文化需求,我們以陣地建設為切口,對儒學廣場及周邊古建筑進行整合利用,打造全省最具“文化底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獲省委宣傳部高度肯定,認為是“第二個結合”的生動實踐,并進行經驗推介。今年,我們在此基礎上,全力推進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試點項目“興化書院”建設,定期演出善行小戲、優秀傳統劇目,組織特色系列活動,聯動1014個文明實踐場所開展“三下鄉·三進城”集中服務活動,同步打造青年講堂、巾幗講堂、健康講堂、家長講堂等主題講堂,拓寬覆蓋面。
三是“旅游+文化”,讓風景火起來。興化旅游資源豐富,是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東羅村獲評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全省唯一。近年來,我們在景區巧妙融入板橋道情、茅山號子、會船等民俗表演,推出夜間實景劇《壹念·千垛》、水滸主題文化市集,形成“春看菜花、夏賞荷花、秋品菊花、冬覽蘆花”的文旅品牌。今年夏季,我們借力“蘇超”引流,提前策劃、主動介入,率先開展“蘇興游體驗官”球迷互動活動,率先推出全球游客免票政策,率先打造蘇超專屬話題矩陣,“武松打虎”中場表演成功破圈。策劃發起的“尋找蘇超‘水滸108將’”大型網絡互動,吸引14個省市260萬人參與,單條評論最高點贊量超12萬。同時,做足“賽事+”文章,推出“吃住行購”景區暢游大禮包,將賽事關注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力,成功點亮城市“夜經濟”,獲得央視重點推介。新華日報內參部點評:“興化借助蘇超,發展在地經濟,讓3萬人自愿掏腰包。全省遠離蘇超城市中心的縣區,不妨抄作業,莫辜負‘蘇超’這個送上門的經濟引力波。”
今天借此機會,誠摯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到興化走一走、看一看,并通過大家向全球游客發出邀請。我也帶來了興化文旅大禮包(舉起所帶展板):
1.冠軍球隊終生免費尊享,每次最多可帶一支足球隊陣容(11人)同行;
2.全球游客姓名中含“興”“化”任一字可免費暢游;
3.所有昭蘇游客對應享受興化景區長期免票特權。
期盼大家能多多宣傳興化、支持興化,再次感謝大家。
新浪網記者: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十五五”時期,泰州在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旅游發展內生動力方面有什么樣的思路和舉措?
周煥祥(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謝謝您的提問。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我們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旅游強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系統謀劃泰州市“十五五”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工作,加強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利用,強化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加大高品質和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充分釋放文旅消費活力,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重點從五個方面推進:
一是放大“蘇超首冠”效應。泰州隊“蘇超”奪冠,創造了建市近3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破圈爆點,為泰州帶來巨大的城市榮耀和流量關注。我們將充分利用“蘇超冠軍”的品牌價值和宣傳效應,積極打造文體旅融合新場景,推出“跟著冠軍游泰州”產品體系,設置“冠軍號”游船和冠軍主題打卡點,設計冠軍精神溯源、冠軍紅色基因、冠軍水城生態、冠軍滋味美食等精品線路,開發潮流車貼、時尚玩偶等文創產品,通過場景打造、文化體驗、流量轉化,全力書寫“蘇超奪冠”后半篇文章。
二是深化業態融合創新。持續拓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促進文旅與農業、工業、交通、林業等領域有機融合。推進“文旅+生態”,以溱湖灣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為抓手,放大“江蘇大公園”生態優勢;推進“文旅+人文”,推動文物、非遺等歷史文脈與景區景點深度融合,打造“人文三水”文化體驗高地;推進“文旅+跨界”,大力培育體育賽事、文化演藝等文旅新業態,健全高質量旅游服務體系,以優質體驗“圈粉”更多游客。
三是豐富文旅消費場景。立足泰州美食、大健康產業、曲藝文化、特色農產品等資源稟賦,持續辦好“請到泰州過大年”“跟著蘇超游泰州”等品牌活動,培育“跟著賽事去旅行”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等文旅產品,豐富“夜泰美”夜間消費和“微周末”短途度假等優質供給,進一步創新文旅消費場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強化區域聯動協作。建立健全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推進全市域文旅資源協同開發,著力推動大江風景、城河風情、濕地風光、鄉村風貌串珠成鏈、交相輝映。推動各市區項目共謀、產業共興、平臺共建、市場共享,發揮東羅村“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示范效應,以點帶面實施鄉村旅游提質行動;推進鳳城河、李中水上森林創建國家級品牌,打造具有區域帶動力的核心景區集群;發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效應,培育覆蓋全域的紅色研學、國風沉浸、民俗體驗等文旅產品體系。
五是打造營銷推廣矩陣。深度挖掘“梅桃柳、儒釋道、鹽水茶”及 “梅蘭芳故里”“海軍誕生地”等文化特質,策劃文旅特色線路、主題活動、必選榜單,加大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宣發力度,邀請頭部網紅、旅游達人開展深度體驗與大型直播,構建聯通龍頭旅行商、重點線上平臺、各地旅游推廣中心的營銷網絡,持續提升“泰州泰美 泰想你來”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我就簡要介紹這些,謝謝。
新華日報記者:海陵區作為泰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主要承載地,如何通過城市更新促進“人文三水”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湯榮祥(海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2013年,泰州市成功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其主要承載地,海陵擁有3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3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涵蓋鳳城河以內區域及五巷—涵西街、涵東街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千年古城的市井煙火、原生文化和鄉愁情懷,充分彰顯著“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獨特魅力。
一是匠心雕琢古城肌理。在古建老宅保護上,堅持“修舊如舊”,完成北山寺、筆穎樓等11處文保單位修繕,建成吳讓之、單毓華等5個名賢紀念館,單聲文物珍藏館等9家場館獲評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在古街舊巷保護上,對鐘樓巷、十勝街等8條老街巷和五一路、海陵路等10條道路提檔升級,最大程度留住街巷肌理、留住原有居民、留住塵世煙火;在歷史地段保護上,堅持“小尺度、漸進式”理念,倡導居民自主更新、自主修繕,創新推行“街巷共議制”,推動“被動保護”向“主動共建”轉變。今年10月,北山寺街歷史地段自主更新項目成功入選2025年度江蘇省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成為泰州市今年唯一入選的項目。
二是精心活化文脈資源。城市更新不僅是空間重塑,更是在于活化利用。以紅色教育陣地建設為引領,修復開放楊延修紀念館、吳同甲故居紀念館及蘇北黨校舊址,串聯起革命傳統與文人風骨,打造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新高地;將閑置民居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公共文化空間,活化修繕張淦清、張木卿故居,打造了“南唐里”會客廳和驛站,與“南唐里937街區”聯動,讓老街區成為市民可看、可學、可玩的古城新地標;精心培育望海雅居早茶文化、涵東涵西文旅街區、十勝街夜經濟等特色業態,形成文旅商融合的消費新場景。
三是誠心植引文化業態。按照“政府引導、自我造血”模式,引入市場化運營。支持海棠春、會賓樓等餐飲企業深耕細作,早茶年營收突破10億元;塑造出稅東街、鐘樓巷等網紅打卡地,引進“年輕泰”商戶100余家;結合梅蘭芳誕辰130周年,推出“泰州梅蘭芳故鄉主題地圖”,將梅紀館、梅家舊居、老街戲臺等40個歷史文化印記“串珠成鏈”,開啟各地游客“尋梅”之旅,讓“海陵煙火氣”成為最動人的文化品牌。
下一步,海陵區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按照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有力有序實施城市更新工作,不斷推動城市文脈賡續、品質提升,以新作為拓展“歷史文化名城”新形象,助推泰州城市能級提升、功能塑強、品質改善。
盧春燕(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大美泰州,足夠精彩。蘇超冠軍城在進一步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彰顯城市品格上有著太多精彩篇章。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可與有關部門或相關市(區)聯系,會后進行深入采訪。最后,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本次系列主題發布會給予的大力支持。
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