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泰州市政府
- 發布日期:2025-04-03 15:00
- 瀏覽次數:
江蘇泰興黃橋經濟開發區,位于蘇中千年歷史文化名鎮——黃橋鎮境內。始建于2009年,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2014年,經江蘇省政府批準,與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橋工業園”。2016年,經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批準,與上海金橋集團合作共建“上海金橋黃橋產業園”。2018年9月,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先后被評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中國優質投資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園區、江蘇省現代裝備科技產業園、江蘇省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江蘇省節水型工業園區。2024年,完成開票銷售235億元,同比增長14.6%;工商稅收13.02億元,同比增長18.04%;創成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入選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位列2024中國省級開發區發展潛力百強榜第86位。
這里,人文底蘊深厚。黃橋自古人文薈萃,何氏一族擁有“一門四進士、十舉人、三百秀才”之繁盛;中國地質學之父——丁文江先生,中國喜劇創始人之一——丁西林先生,均從這里走向了全國;1940年,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為黃橋的歷史增添了新的輝煌,《黃橋燒餅歌》唱響祖國大江南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黃橋人民從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這里,區位優勢明顯。黃橋開發區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經濟圈的核心部位,“公、鐵、水、空”現代交通體系完備,229省道、334省道和寧通高速、靖鹽高速,構筑了“貫穿東西、連接南北”的陸路交通快車道;如泰運河、姜黃河穿境而過,形成了“通江達海”的水運新航線;200公里半徑范圍內,有上海虹橋、南京祿口、無錫碩放、揚州泰州等7個機場;新長鐵路在境內設站,隨著鹽泰錫常宜高鐵、北沿江高鐵的開工建設,黃橋的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這里,科創載體厚植。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一院(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一所(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江蘇省特醫食品研究所)、一中心(江蘇省發酵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運營,建有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26個,其中省研究生工作站5個、市級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孵化器1個、市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眾創空間1個,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泰州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區內水、電、氣、熱供應穩定,滿足各類企業需求,建有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這里,營商環境優渥。開發區上下強化“用戶思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執行“一次告知、容缺準備、并聯辦理、資料共享”的清單式服務模式,讓企業或投資者只進一個門、只認一個人、辦好一切事,全面提升代辦幫辦服務效能,實現了新蘇集團、華星機電、泰孚焊材等6個項目“拿地即開工”,鑫常特材、東方九天、新合益、東圣生物等6個項目“多證齊發”,神意科技成為泰州市首個“樁基先行”試點項目,叫響了“新黃橋·心服務”品牌。所在的黃橋鎮是江蘇省擴權強鎮體制改革試點鎮,被賦予項目立項、規劃、建設許可等900多項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入駐企業足不出鎮即可辦理大部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
這里,特色產業集聚。開發區充分發揮長虹三杰、惠爾信機械、東圣生物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聘請國家“十四五”食品課題組組長、原江南大學校長陳堅院士,中國生物發酵協會名譽理事長石維忱,全國工業機械電氣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葉佩青等領軍人才為特色產業發展特聘顧問,培育形成了高倍率鋰電產業鏈、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兩鏈一聚”三大特色主導產業。近年來,開發區積極策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成功招引計劃總投資100億元的滬蘇聯建人工智能數字產業基地項目項目在黃橋落地。同時,黃橋作為“中國提琴之都”,連續八年舉辦“6·21國際樂器演奏日”活動。中國提琴協會會長單位——江蘇鳳靈樂器集團,提琴產量占全球的30%,90%以上的產品銷往86個國家和地區。
下一步,黃橋經濟開發區將始終秉持“項目就是生命、業績就是尊嚴”的發展理念,按照“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要求,圍繞“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心無旁騖做好“招大引強、攀高附強、培大育強”文章,加快推進“一城兩園一鎮一基地”建設,打造泰興東部地區產業發展高地。其中:
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規劃面積3000畝,由陳堅、金征宇、謝明勇、龐國芳4名院士領銜,傾力打造“一城一院一所一中心”(江蘇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特醫食品研究所、江蘇省未來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主攻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方向,分步實施“3113”工程(即:規劃面積3000畝,總投資不低于100億元,產值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稅收不低于30億元),爭創國家級先行先試示范區,服務華熙生物、特醫食品等項目落地建設。骨干企業泰興市東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TG酶復配添加劑生產基地,產量占全國市場的60%,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高倍率鋰電產業園,規劃面積1537.5畝,打造從材料、配件到成品、循環利用的鏈式鋰電產業,做大做強高倍率鋰電產業鏈。鏈主骨干企業有長虹三杰、東方九天、孚爾姆股份(泰孚焊接科技)等。其中,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3年,先后創成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國家級綠色工廠和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高端裝備智造產業園,規劃面積約1500畝,致力打造150億元規模的高端裝備智造產業集聚基地。鏈主骨干企業有惠爾信機械、新蘇集團、鑫常特材、神意科技等。其中,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加工、研發、銷售精密機械零部件、風電裝配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大型船用柴油機、軌道交通、海上風電成套裝備等主要產品,是西門子、恩德、特靈等世界500強企業的優質供應商。2023年,創成省級綠色工廠;2024年,創成國家級綠色工廠。
琴韻小鎮,核心區面積1.32平方公里,重點打造“一湖(音樂湖)一廳(小鎮客廳)兩片區(樂器產業集聚片區、琴韻文化拓展片區)”,形成樂器文化產業的“六大高地”,即:樂器生產的集聚地、樂器文化的集錦地、樂器人才的集匯地、樂器營銷的集散地、樂器服務的集成地、樂器旅游的集結地。
滬蘇聯建人工智能數字產業基地,規劃用地100公頃,計劃總投資100億元。深化拓展中組部“黃金雙橋”跨區域園企共建黨建聯建,由上海臨港集團聯合上海國投、上海英眾、上海元創云端等企業投資建設,主要布局數字產業、未來產業孵化、未來產業智能智造產業3大產業板塊,采取“產業基金+產業基地”合作的方式推動產業板塊鏈的延鏈、補鏈、強鏈工作,項目建成后實現產值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