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市統計局
- 發布日期:2025-10-23 16:57
- 瀏覽次數:
1-8月份,泰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保持平穩增長,用工規模相對穩定,總體運行態勢向好,但仍面臨部分行業營收下滑、龍頭企業帶動不足、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需重點關注并推動解決。
一、基本情況
(一)總體運行狀況
1-8月份,泰州市規上服務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00.98億元,同比增長5.5%;應交增值稅7.10億元,同比增長13.7%;應付職工薪酬71.24億元,同比增長2.7%;平均用工人數107104人,同比增長1.1%。
(二)行業運行情況
1-8月份,泰州市規上服務業十大行業門類營業收入呈現“7升3降”態勢,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呈增長態勢,分別增長3.9%、13.6%、10.3%、13.1%、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有所下降,分別下降4.3%、2.4%、7.2%。
(三)板塊運行情況
1-8月份,分市(區)看, 海陵區、興化市、泰興市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同比增長6.5%、12.8%和11.9%,高于全市1.0、7.3和6.4個百分點;高港區、姜堰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同比增長4.8%和5.4%,低于全市0.7和0.1個百分點;靖江市同比下降0.4%,低于全市5.9個百分點。
(四)景氣調查情況
規上服務業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企業經營總體平穩,20.7%的企業認為經營狀況良好,68.5%的企業認為經營狀況一般,10.8%的企業認為經營狀況不佳。對下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合理預期普遍向好,21.1%的企業預期為樂觀,68.3%的企業預期為一般,10.6%的企業預期為不樂觀。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下降
1-8月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129.22億元,同比下降4.3%。一是受蘇通新開繞城高速和鹽靖高速泰州部分路段擴建關閉入口,車流量明顯下降影響,道路運輸業僅實現營業收入59.97億元,同比下降6.3%;二是今年水運市場需求疲軟,運價下跌不止,行業內卷嚴重,水上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17.12億元,同比下降10.0%;三是傳統港口企業受新型智能企業沖擊,行業單價持續下跌,裝卸搬運和倉儲行業營收增速連續三月環比下降,下降6.5個百分點。
(二)龍頭企業缺乏且帶動作用不強
泰州市規上服務業企業規模總體普遍偏小,缺乏高端品牌和本土具有強大帶動力和廣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1-8月份,規上服務業企業戶均營業收入為3142萬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73萬元, 1276家規上企業中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僅有54家,占比4.2%,且以傳統服務業為主,主要集中在三大運營商、公路大橋、郵政以及政府性投資平臺,共實現營業收入167.82億元,占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達41.9%,同比增長5.5%,對行業增長的引領帶動作用有限。
(三)行業結構有待優化
從行業結構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3個行業的企業數為901家,占規上全部服務業企業數比重達到70.7%,實現營業收入273.76億元,占規上全部營業收入比重達到68.4%。而新興行業和與民生密切的行業,如信息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等4個行業,規上企業數僅為156家,占全部規上企業數比重為12.2%,實現營業收入72.12億元,占規上全部營業收入比重為18.0%。行業分布過于集中,行業結構不優,缺乏多元化的支撐,不利于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板塊間發展仍不平衡
從單位數量看,高港區、泰興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分別為327家、252家,占泰州市企業總數的25.6%和19.7%,興化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僅147家企業,占泰州市企業總數的11.5%,數量高低相差180家。從營收總量上看,高港區實現營業收入152.32億元,占泰州市營收總量38.0%;興化市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占比為7.5%,占比高低相差30.5個百分點。從營收增速上看,興化市增長12.8%,靖江市下降0.4%,增速高低相差13.2個百分點。
(五)企業新增不足缺乏后勁
截至9月底,泰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月度新增入庫僅35家,遠低于周邊兄弟城市的新增單位數,分別少于鹽城市、揚州市和南通市132家、111家和99家,列全省第12位;同時因市場、經營不善等原因,關閉、停產、注(吊)銷企業較多,月度退庫47家,凈減少14家。新增入庫企業規模較小、退庫企業較多,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下一階段增長動力。
三、對策建議
(一)推動轉型升級,破解交通行業下滑困境。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獎勵性政策,鼓勵交通運輸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引導企業通過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推動物流行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二)培育龍頭企業,強化行業引領帶動作用。針對億元企業占比低、戶均營收落后全省的問題,建議出臺專項扶持政策,重點培育現代服務業及高端品牌企業;吸引外部優質企業落戶,同時推動本土傳統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擴大企業規模,增強行業帶動能力。
(三)優化結構布局,壯大新興產業民生領域。減少對交通、租賃等傳統行業的過度依賴,加大對信息技術、居民服務、教育衛生等新興及民生行業的政策與資金支持,鼓勵相關小微企業升規,提升此類行業的企業數量與營收占比,構建多元發展格局。
(四)聚焦縣域特色,促進區域協調共進發展。以縣域特色為導向,推動服務業區域協調發展。各縣區要根據本地區功能定位和經濟發展特點,構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業發展布局,深度挖掘符合當地發展的特色服務業項目,以“特色”創品牌,以“品牌”創先機,借助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打造知名度高、具備行業領頭效應的示范性企業,同時推動周邊衍生產業共同發展。
(五)加大企業培育,夯實后續發展基礎。一方面,梳理排查達標單位,對已達到月度新增要求的企業,按照最新服務業入庫標準和材料要求,及時做好資料收集、整理和入庫工作,實現應統盡統;另一方面,建立“準四上”企業后備庫,做好企業培大育強和新增企業挖掘,補充更新企業培育庫,以新企業新動能補齊發展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