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市統計局
- 發布日期:2025-05-16 09:39
- 瀏覽次數: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強化服務指導,全力抓好農業生產,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生產開局良好。與此同時,夏糧存在減產風險、畜牧業高增長態勢承壓、漁業增速顯著放緩的幾點隱憂也不容忽視。
一、農業生產穩步增長
一季度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00億元,增長6.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7.01億元,增長6.2%,居全省第2位。
1、蔬菜產量增長明顯。今年一季度天氣晴好為主,沒有發生凍害,適宜蔬菜生長,農民復種套種積極性高。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6.33萬畝,同比增長2.0%,總產90.34萬噸,同比增長3.9%。瓜果播種面積0.72萬畝,同比增長6.5%,總產量1.33萬噸,同比增長0.2%。
2、畜禽產能加速釋放。受春節消費旺季影響,生豬、家禽出欄量大。3月末,全市生豬存欄81.72萬頭,同比減少0.9%,其中能繁母豬6.71萬頭,同比減少8.6%。一季度累計生豬出欄51.67萬頭,同比增長10.4%。3月末,全市家禽存欄2530.94萬只,同比增長4.6%。一季度累計家禽出欄805.39萬只,同比增長31.7%。
3、漁業生產態勢平穩。全市持續加大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力度,合理調優養殖品種結構,加快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漁業生產平穩有序。一季度水產品產量9.50萬噸,同比增長1.9%。
二、問題及隱憂
1、夏糧存在減產風險。全市預計夏糧播種面積266.23萬畝,比去年增0.75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56.36萬畝,比去年增0.77萬畝。預計油菜面積41.14萬畝,比去年增0.02萬畝。但當前夏糧生產面臨嚴峻挑戰:距大面積收獲僅剩月余,1至4月全市降水量創歷史同期最低值,其中1月、2月、4月降水異常偏少。據農業部門統計,目前中旱面積約0.4萬畝,重旱面積約0.1萬畝,持續干旱導致夏糧減產風險攀升。
2、畜牧業高增長態勢承壓。一季度生豬出欄增幅10.4%,家禽出欄增幅31.7%,有力支撐了一季度農林牧漁業增長。但當前增幅已達近年高位,后續增長動力不足。根據養豬數據中心監測數據:今年一季度外三元豬價格從16.6元/公斤一路下滑14.5元/公斤,4月份以來,從14.5元/公斤小幅爬升至15元/公斤,會一定程度上保護養殖積極性,但不足以大幅帶動出欄規模擴大。
3、漁業增速顯著放緩。今年一季度全市水產品產量增長1.9%,低于全省平均增幅0.4個百分點,增幅較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一定程度拖累農林牧漁業增速。
三、幾點建議
1、強化責任落實,保障夏季糧油生產。一是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立農業農村、氣象、水利、財政等部門聯合會商制度,實時共享農田墑情、氣象預警、內河水量調度信息,統籌安排應急救災資金,形成“監測—預警—調度—保障”全鏈條抗旱合力。二是夯實應急保障基礎。及時調配、購置噴灌機等應急抗旱機械,組織清理灌溉溝渠,保障作物關鍵生長期用水需求。三是深化技術服務下沉。組建“機關干部 +農技專家”聯動指導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指導,強化分類科學田管,落實防災減災措施。
2、強化政策扶持,平穩釋放畜禽產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穩定產能。推進2025年糞污資源化利用、智慧牧場建設、設施設備更新等項目實施,支持養殖場完善生產設施設備,提升養殖生產效率。二是積極盤活資源增加產能。繼續借助“兩新”政策,鼓勵引導相關主體投資新建、改擴建養殖場,增加養殖量。常態化開展空欄規模場摸排,盤活閑置養殖圈舍,增加產能。三是抓好疫病防控確保生產平穩。組織開展夏季集中補免行動,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切實降低疫情發生風險,確保畜牧業生產形勢穩定。
3、推行綠色養殖,加快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深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示范推廣。積極推進池塘生態工程化養殖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配套建設標準化尾水處理設施,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和循環利用。二是強化全產業鏈技術集成應用。建設智慧漁業管理平臺,推動苗種繁育、飼料研發等關鍵環節技術突破,提升生產效率。三是完善政策支持與協同治理機制。加大財政補貼、綠色信貸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養殖主體向生態化轉型,培育區域綠色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