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4416330/2025-232408 | 分類 |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25-09-25 |
| 文號 | 泰政辦發〔2025〕18號 | 時效 | 有效 |
- 信息來源:市政府辦
- 發布日期:2025-09-25 17:02
- 瀏覽次數:
各市(區)人民政府,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泰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泰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9月25日
(本文有刪減)
泰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落實《江蘇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蘇政辦發〔2025〕15號)等文件要求,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全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目標
到2027年,建成高質量數據集80個,打造典型數據產品200個,全市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建立;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數量突破1800家、營業收入超1200億,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在全省位次超GDP總量排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量質齊升;聚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數字產業集群培育等重點任務,推動全市“1+6”數字經濟產業園體系完成布局,各市(區)至少培育1個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加快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二、主攻方向
(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聚焦創新能力提升,大力發展數據、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裝備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強化產業鏈關鍵環節掌控力,夯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根基。數據要素產業鏈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牽引,打造醫療健康數據要素流通特色基地。
(二)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以場景為驅動、以人工智能為引擎、以數據為紐帶、以生態為支撐,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我市制造基礎、市場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重點支持行業大模型廣泛應用,加快構建“場景—技術—產業”循環互促的創新體系,全面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認真落實《江蘇省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系統推進生物醫藥、健康食品、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金屬新材料及制品等優勢產業數字化轉型,同步強化現代服務業數字賦能和鄉村振興數字支撐,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三、重點舉措
(一)實施數據要素激活行動
1.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主動融入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開展公共數據攻堅三年行動,提升數據資源供給水平,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加快建設高質量數據集,縱深推進“數據要素×”行動,打造更多典型數據產品。
2.培大育強數據市場主體。圍繞提供數據資源、數據技術、數據服務、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基礎設施等領域,持續開展數據企業“增、轉、引、育”工作。支持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數據咨詢、數據保險、數據公證、合規認證、安全審計、資產評估等業務,發展數據流通交易新業態。
3.強化數據安全治理。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機制,推進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增強數據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完善數據安全監督檢查機制,強化多部門協同聯動,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督綜合水平。實施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制度,引導企業通過認證提升數據安全管理水平。
(二)實施數字產業增長行動
4.壯大電子信息產業。以電子信息產業園、姜堰高新區為核心,持續提升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電子元器件制造、半導體刻蝕清洗及真空封裝等優勢產品功能化、智能化水平,加速發展電子特氣、高純靶材等關鍵配套材料細分領域。深入開展創新主體培優育強行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提升硅片、光刻膠、鍵合絲等關鍵材料與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
5.建強新能源產業。以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姜堰經濟開發區為核心,探索“光伏+儲能”能源利用新模式,提升TOPCon、鈣鈦礦、HJT等研發產業化水平,增強光伏電池組件、儲能系統集成能力。深入開展創新平臺筑峰提效行動,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突破光伏靶材制備、光電轉換增效等核心技術,打造風電、核電等特色板塊。
6.培育智能裝備產業。以港口產業園、泰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陵工業園區為核心,著力突破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等核心裝備自主化瓶頸,加快發展新型電力裝備和高精度儀器儀表,補齊電主軸、傳感器、導軌、編碼器等關鍵零部件短板,系統布局伺服系統、傳動裝置、高端數控機床等新型領域。
(三)實施數實融合發展行動
7.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實施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技術攻關,加快工業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產品創新,發展工業生成決策模型。強化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協同創新,開展“人工智能+制造”場景應用供需對接,征集推廣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典型案例。
8.賦能現代服務業發展。實施平臺經濟促進工程,著力培育供應鏈、直播電商、數字內容等重點特色平臺,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機制。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全面推進商貿服務數字化轉型。統籌建設智慧港口、智慧物流,促進多式聯運數據高效互通。鼓勵發展數字設計,強化BIM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應用。
9.賦能鄉村振興。聚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突出產業融合、創新驅動,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普及應用。提升農業物質裝備智能化水平,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慧農(牧、漁)場和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以數據和模型為支撐的智慧化應用場景。
(四)實施數字政務提升行動
10.提升經濟運行監測能力。統籌推進全市經濟領域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建設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臺,實現項目“招引—落地—建設—投產—服務”全流程數字化跟蹤。通過經濟指標大數據分析,推進企業精準畫像,動態研判經營狀況與發展潛力,提供全周期、多維度的精準服務支撐。
11.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完善“一企來辦”平臺功能,實現惠企政策精準直達。以“蘇服辦”“泰州通”App為統一入口,全面融合便民高頻服務事項,聚焦醫療健康、教育文化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化服務,縣級以下禁止新開發政務服務App。
12.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聚焦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生態環保、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治理難題,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集約建設“一網統管”平臺,實現城市精準精細治理。建設全市統一的數字孿生城市底座,對核心商圈、旅游景點等重點區域進行城市精細化建模,為城市生命線等應用建設提供服務支撐。
(五)實施數字基建固本行動
13.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緊扣重點產業鏈群研發需求,堅持“在用不在多”原則,推動泰州智算中心建設,全面接入全省一體化算力調度網絡。強化存量算力設施能效管理,對PUE>1.2的“小散老舊”通用算力中心實施綠色化改造專項行動。
14.夯實網絡基礎設施。推進千兆光網和5G網絡深度覆蓋,推動萬兆光網和5G-A等技術商用部署,強化商務樓宇、園區、工廠、小區萬兆網絡接入能力。統籌推進IPv6升級改造,加快提升固定網絡IPv6流量。貫徹落實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互通、信息共享。
15.完善數據流通設施。積極參與省級數據交易網絡建設,探索數據資產登記、評估、質押全流程服務。圍繞數字化轉型、產業鏈協同、數據跨境流通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推廣價值大的可信數據空間。加快高質量數據集和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加大數聯網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支持力度。
(六)實施數字生態優化行動
16.提升產業園區能級。重點構建全市“1+6”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模式,“1”是市級層面重點打造一家核心產業園,集數據要素應用、跨境電商服務、數字技術開發、數據安全支撐、數字人才培育、數字生態孵化于一體。“6”是每個市(區)層面建設特色產業園,其中靖江市建設半導體裝備零部件器件產業園、光電制造產業園;泰興市建設面向軟件開發、云計算、區塊鏈等領域的綜合產業園;興化市建設跨境、農村、直播等電商產業園;海陵區建設數字服務創新與大模型技術應用產業園;姜堰區建設電子信息半導體產業園;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建設電子信息產業(人工智能)園、醫療健康數據產業園。
17.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數字素養與技能教育培訓,打造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基地,加大數字經濟領域優秀人才支持力度。與高校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支持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滿足企業對數字經濟人才的需求。
18.推動應用場景開放創新。堅持“需求牽引、場景驅動”,建立應用場景共建、發布、對接、評估工作機制。探索建設數字經濟場景應用實驗室,推動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驗證落地。聚焦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領域,組織社會各方積極報名參加“數據要素×”大賽,挖掘和培育一批有亮點、有實效的應用場景。
四、保障措施
各級人民政府要深刻認識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清單,強化資源整合與政策協同,扎實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相關部門要加強統籌指導,堅持科學規劃、系統布局,突出關鍵環節,細化實施路徑,加大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切實形成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合力。